底色 字色 字号
33.第 33 章
徐知薇上前几步,恭敬地跪拜行礼,声音清朗而温婉:“臣女徐知薇,叩见陛下,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咸煜帝微微抬眼,目光在她身上停留片刻,声音低沉而缓慢,带着几分沙哑:“平身吧。”他的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仿佛只是在例行公事。
徐知薇依言起身,垂首而立,姿态恭敬却不卑不亢。她知道,眼前这位帝王虽病体缠身,却稳稳掌控大夏局势数十年,任何细微的情绪波动都可能被他捕捉。
咸煜帝缓缓开口:“你在女举中写的《平蛮十策》,朕已经看过了,群臣多顾虑任由商道纵横于大夏北蛮边界,恐奸细丛生,伤及国事——”
徐知薇深吸一口气,平静答道:“臣女所提‘平蛮十策’,并非一时兴起之计,而是多年观察与商道经验汇聚而成。此策不单着眼于兵戈之争,更重在以商道为引,调和边疆,使北蛮各部互生嫌隙,难以合纵。” /p>
咸煜帝依旧神色淡然,只是微微抬了抬眼皮,示意她继续。
徐知薇心中明白,圣上不会轻易表露自己的想法,便继续娓娓道来:“其一,开边市,通商路。北蛮各部虽悍勇,然其地贫瘠,物资匮乏。若我朝于边境设市,以丝绸、茶叶、铁器易其马匹、毛皮,使其依赖中原供给,久而久之,必生依附之心。其二,扶持边民,广植粮草。边疆之地,民风彪悍,然若能使其自给自足,安居乐业,则北蛮难以煽动边民作乱。其三,设商道护卫,保商路畅通。商道兴,则边疆稳;商道阻,则边患生。故臣女以为,当以商道为纽带,渐次削弱北蛮之势。”
说到这里,徐知薇没有继续叙述她的整体构画,而是抬起头,放大了声音说道:
“依臣女之策,三年,平刀兵;五年,两地和;十年,同教化!”
她说完,殿内一片寂静,只有咸煜帝指尖轻敲扶手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他的目光依旧淡漠,仿佛在听一件无关紧要的事。
良久,咸煜帝才缓缓开口,声音依旧平静:“卿之策,朕已听闻。然此事关系重大,需从长计议。卿可愿将此策细化,呈上具体章程,以供朝议?”
他的语气平淡,仿佛只是在例行公事,但徐知薇却从中听出了一丝试探。她心中一紧,立刻叩首,恭敬答道:
“臣女愿竭尽所能,为陛下分忧。”
咸煜帝微微点头,目光依旧深邃难测:“不过,徐知薇,你父亲的事,却一直未曾清晰。朕听闻,你父亲与北蛮有过交易,甚至被怀疑勾结北蛮。此事如何解?”
这一突然的问题如一记重锤打在徐知薇的心头。她微微一愣,但迅速镇定下来,目光依旧清澈且坚定。“圣上,臣父同为科举出身,自幼学圣贤之道,一直秉承忠诚为国,虽与北蛮商道上有所接触,但绝无勾结之事。我父所作一切,皆为稳固边疆,维护朝廷利益。”
她顿了一顿,继续说到:“臣父在北疆为官,殚精竭虑,如今身陷冤案,臣女愿意以身为保,证明徐家清白。”
圣上的脸色稍微缓和,似乎对她的辩解有所动容:“如此,朕愿意暂且给你时间。两月之内,你若能与刑部一同查明此事,朕自会为你父亲平反。若证据确凿,便无碍。”
徐知薇低头恭敬答道:“谢圣上。”
圣上点头示意:“此次查办之事关系重大,你可随时向刑部报告一切,若有任何阻力,朕必定为你出面。”
圣上的话语如同一道惊雷击中徐知薇的心,她一直担心的父亲冤屈问题终于有了转机。她深知,这不仅仅是一次平反机会,更是她为家族、为自己争取未来的关键时刻。
徐知薇心中一阵喜悦,但她依旧保持着外表的恭敬,长跪不起:“多谢圣上恩赐,臣女必不负所托。”
圣上轻轻摆手,“去吧,去与刑部商议,早日查清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