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展现出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去温柔地引导他们。可以询问他们是不是有什么独特的想法还藏在心底没有表达出来,或者巧妙地给他们一些简单而富有启发性的提示,比如问问他们在神秘森林里有没有看到特别的小动物,或者有没有发现与众不同的树木形态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他们打开创意的阀门,让灵感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李教授微笑着,耐心地解答道,那笑容仿佛春日里的暖阳,温暖而鼓舞人心。
对于科学与探索课程,李教授则毫不吝啬地分享了“问题导向式实验教学法”。他着重强调要从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出发,精心提炼出有趣味、有价值的问题,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颗石子,引发孩子们内心深处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层层涟漪。
然后,通过设计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实验,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去寻找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答案,体验探索未知的乐趣和成就感。
比如,在讲解物体的沉浮现象这一知识点时,李教授详细地阐述道:
“老师们可以先问孩子们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充满奥秘的问题,为什么有的东西会轻盈地浮在水面上,像是自由自在的小船;而有的东西却会沉甸甸地沉下去,仿佛陷入沉睡的巨石。然后,准备一盆清澈见底的水和各种各样不同材质、形状、大小的物品,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将这些物品放入水中,仔细观察并认真记录下每一个物品的沉浮情况。最后,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这背后蕴含的科学原理,让他们明白密度、浮力等抽象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这种方法能够让孩子们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知识记忆上。”
李教授语气坚定而有力,眼中闪烁着对这种教学方法的自信与推崇。
“那要是实验结果和我们预期的不一样怎么办呢?”
另一位老师敏锐地捕捉到了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些担心地问道,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透露出对教学中不确定性的谨慎。
“这正是教育的绝佳时机啊!”
李教授兴奋地说道,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要引导孩子们一起讨论为什么会这样。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然后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或者查阅资料去验证。这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学会质疑和求证,还能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科学探索的曲折性和趣味性,明白科学知识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在培训的互动环节,老师们如同灵动的鱼儿回归大海,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各自在教学实践中遭遇的形形色色的难题,展开了一场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碰撞,绽放出绚丽多彩的光芒。
其中,社会与情感课程组的老师们将讨论的焦点聚集在了如何帮助性格内向、羞涩腼腆的孩子更好地参与角色扮演活动这一关键问题上。张老师率先分享了她在实际教学中的宝贵经验,她娓娓道来:
“在一次‘小小超市’的角色扮演活动中,有个性格内向的孩子表现得非常退缩,不太愿意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于是,我特意在活动前与这个孩子进行了一次贴心的沟通,通过耐心的询问和倾听,我了解到他对收银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
发现这个‘闪光点’后,我便特意为他安排了收银员这个重要角色,并在活动过程中始终在他身边,给予他适当的引导和鼓励,用温柔的语言和信任的眼神为他加油打气。”
“我跟他说,宝贝,你可是这个超市的小主人哦,要负责收钱,把每一笔账都算得清清楚楚。他听了我的话后,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仿佛被点燃了内心的小火苗。”
张老师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中满是对孩子成长的欣慰和自豪。
“那后来呢?”
其他老师纷纷向前倾身,眼睛紧紧地盯着张老师,好奇地问道,脸上写满了对后续故事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