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如何放置的?凶手没必要为了制造密室而拆门。”
“啊,对。我就是想起了那个案子——你还记得那个案子里的死者吗?啧啧啧,那么年轻——”
这种无关的话题,令月就不想再说了。
她在想,如果不是他杀,那么自杀的可能性呢?酒吧老板娘的女儿为什么要独自一人躲在这里自杀?她才只有十三岁——等一下。令月的目光定在笔记本上。
笔记的其中一页,李想用荧光马克笔加粗着重写下了几个大字。
“穆静。”
死者名叫杜翩翩,穆静是谁?
“这个穆静,不会就是那个穆静吧!”王大神指着笔记本大声叫,令月拽住他:“你知道?”
“你不知道?”
令月正奇怪着,李想解释道:“这是去年3月的案子了。因为影响恶劣,双方又都是未成年人,所以真实姓名没有公布。加上当时令月姐还不在我们这儿,不知道也是正常。”
“是什么案子?这个穆静和杜翩翩是什么关系?”
李想在手机里一阵翻找,调出当时的案件情况,一面说道:“2017年3月12日,白鸽岭私立学校的六年级学生穆静被发现死于家附近的荒地,尸体被砍数十刀,并惨遭毁容,凶手当天就锁定了,是她的同班同学,也就是这里的死者,杜翩翩——”
“对对对!就是这个案子!局里开了好几次会议,要对全市中小学生做心理辅导!太残忍了这个案子!”王大神接着说,“我听说杀人动机好像就是因为穆静长得好看,杜翩翩喜欢的男生转而追求穆静?哎呀现在的孩子啊!哪像我们那时候,喜欢哪个小姑娘根本都不敢说出来!女孩更是连多看男孩一眼都害羞。”
“那杜翩翩怎么处理的?”令月没有理会王大神的话,问李想。王大神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咕溜溜转着:记得不错的话,这个案子的最后处理结果在内部可是引起轩然大波的。
“这事儿说起来我们也觉得挺气的。因为刑法规定负刑事责任年龄始于14周岁,十二岁以下儿童免于处罚,只是责令监护人对其严加管教。案发时杜翩翩还有三个月才满十二周岁,因此并没有受到任何惩罚,。但是穆静的家人对这种处理结果非常不满,并被告知如果将杜翩翩的个人信息泄露,他们就触犯了《公民权利法案》,也就是五一法案。穆静家人不服,但杜翩翩很快搬了家,她父亲又请了保镖保护,穆静的家长也不知道她的所在。据老板娘说,她忙于生意,没时间管教女儿,家里有保姆负责照顾,上个月保姆辞职不干了,她也不知道杜翩翩什么时候跑到了酒吧,还这样子死了。”
“有没有可能是自杀?”令月问。
李想的脸色一下子变得苍白,他捂住嘴:“令月姐你自己看看就知道了!”
听李想这样说,令月更觉得这个案子蹊跷:死者竟然年仅13岁就是个杀人凶手,特死科应该已经有她的记录,只是还没有达到回收标准。但是这样一来,杜翩翩被人谋杀的可能性就非常大,而且对方很有可能就是被杜翩翩残忍杀害的穆静的家人。
可令月还是觉得哪里奇怪:为什么要制造这样一个密室呢?
现实犯罪与推理里的情况可不同。推理的读者沉迷于那些看似无懈可击的密室,享受着破解牢不可破的牢笼的快乐。但是现实中的凶手除非特殊情况,不会制造密室。就比如王大神之前提到的丽景别墅的密室杀人案,其实是凶手在与被害人争执中错手杀了对方,为了伪造自杀现场,结合当时门合页坏了的条件,制造了密室来迷惑警方。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合页内侧的一枚带血的指纹成了指证凶手的铁证,这在重视逻辑推理而轻视证据的本格推理中几乎是不会出现的。
再比如翟樱案里的密室,就是因巧合制造的密室:凶手杀人本身就是意外,加上熙颜的偶然发现导致原本正常的空间成了密室。然而一旦找到密道,整个案件就迎刃而解。这在本格推理作品中也是少见甚至被称作禁忌的。毕竟,利用密道来破解密室诡计的做法,几乎就是在耍弄读者,会引发抗议的。也因此,现实中的密室其实并没有那么常见,更没有必要。
密室的存在让他杀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会是自杀吗。比如虽然杀了同学但是杜翩翩自己也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阴影,加上母亲的冷落,无法与同龄人正常交往,于是选择自杀——这样也是说得通的。可为什么李想的反应那么不同寻常?
终于陈烨的初步验尸完成了,他看着令月,慢慢站起身子,一字一句说道:“这很可能是自杀。但是是无法理解的自杀。”
令月低下头,看向浴缸里那具变了形的充气玩具一样的死者。
死者没有脸。
并不是说死者的头颅消失了。头还在,但是整张脸,不在了。
浴缸的旁边,一个积满灰尘的小梳妆台上放着一把手术刀,刀身满是黑色血迹,死者的整张脸,就是被这把手术刀割了下来。
这不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