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的一声!叶尘在旁边能够感觉到云逸风每次拍打的那个劲风,犹如下山猛虎气势汹汹。云逸风起身对叶尘说:“以后每天就这样打,右手用阳劲,左手用阴劲。这个小沙袋里装的都是细铁砂,专门为你准备的来锻炼你双手的阴阳劲。大的沙袋是铁砂,现在你把大沙袋吊到那边的树干上。”。叶尘扛起大沙袋,找来粗绳将大沙袋吊在树干上。云逸风走过来说:“大的沙袋每天你要去撞它,先推开它,再迎面撞上去。”,说罢,云逸风就给叶尘演示了一下;单手将沙袋推开,沙袋在空中画了一个弧形圆,抵达最高点时,重力势能开始转变为动能,此时的沙袋像一个大铁锤一般向云逸风砸来,云逸风双手微曲,环于胸前,腿呈高马势直面这大铁锤般的攻势。一声闷响,云逸风纹丝不动,沙袋像泄了气一样,小幅度的摇摇晃晃。云逸风收式对叶尘说:“这是锻炼你的抗击打能力,还有你阴阳气劲的化劲和卸劲,这些记住了吗?”,叶尘抱拳回答道,“记住了,师父。”。
“叶尘,随为师到后山走走吧。”。
云逸风与叶尘并肩行走在后山的小径上,两人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清晰。山间空气清新,带着泥土和野花的芬芳,阳光透过树梢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竹林随风轻摇,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低语着古老的秘密。
叶尘跟随着师父的步伐,他的目光被沿途的景色所吸引。山峦起伏,云雾缭绕,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云逸风不时停下脚步,指点着山河的壮丽,让叶尘感受自然的韵律和节奏。
“叶尘,你看这山河,它们经历了无数岁月的洗礼,却依旧屹立不倒。”云逸风这时对叶尘说道,“正如我们修炼内功,也要顺应自然,顺应天地之气。”,叶尘意识到师父是要传授自己内功了。
“叶尘,修炼内功,首在心静。心静则气和,气和则力生。一阴二阳,相济为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云逸风的声音温和而有力,如同晨钟暮鼓,让叶尘的心境渐渐平静下来。
叶尘凝神倾听,他感到自己的心随着师父的话语和周围的景色而平静下来。他开始尝试着将师父的教诲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相联系,体会着山河的沉稳与大气。
云逸风继续前行,叶尘紧随其后。他们来到了一处开阔的观景台,放眼望去,群山环抱,云海翻腾,仿佛天地间的一切都在这一刻静止了。
“叶尘,你感受到了吗?”云逸风问道,他的目光深邃,“这便是吕祖太极心经所追求的境界,心如止水,意如明镜,气随心转,神随气行。”
叶尘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感到自己的内力在这一刻似乎与周围的自然融为一体。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师父的感激,也对即将开始的内功修炼充满了期待。“气沉丹田,意守丹田,感受内力在体内的流动。身心放松,嘴巴微张,鼻子吸气,嘴巴呼气;吸从上焦走,走过上焦行过任督二脉,汇聚丹田气海,从丹田气海分阴阳二劲齐头并进,走至脚底涌泉;从源泉回升到达胸口膻中穴,再以口中缓缓吐出,夫行一周天,”云逸风的声音如同春风拂面,引导着叶尘的内力缓缓流动。
叶尘感到一股暖流从丹田升起,沿着脊柱缓缓上升,直至额头眉心的位置,这是上焦所在。他按照师父的教导,先行上焦,然后通过鼻子深吸一口气,将这股气从眉心引导从后脑勺走后背的任督二脉。
接着,内力继续沿着任督二脉向下,经过会阴穴,分两股气到两只脚的涌泉穴。叶尘感到一股热流从涌泉穴涌出,沿着双腿内侧的经络,缓缓上升至气海穴,这是下焦所在。
内力在气海穴稍作停留,然后沿着膻中穴,回到口中,最后从嘴巴呼出,完成了一个大周天的循环。叶尘感到全身的经络似乎都被打通,内力在体内流转,如同江河般生生不息。眼下大山之势,河流之声,花草树木之态,仿佛在呼应着叶尘。
在这个过程中,叶尘的意识仿佛脱离了肉体,神游在自己的内识之中。他看到了一片神秘的天地,那里有山川河流,有云雾缭绕的仙境,有奇花异草,有珍禽异兽。像是《山海经》中那般景象,但这些景象并非《山海经》中的场景,而是叶尘内心深处的神识,是他对自然和宇宙的感悟。
叶尘感到自己的内力在这些神识中得到了滋养,变得更加精纯和强大。他的内力不再是单纯的气,而是蕴含了天地之气,与自然和谐共鸣。这种内力的性质,可以使得叶尘在未来的修炼中,能够更好地与自然沟通,更有效地运用内力。
叶尘在修炼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愉悦,他的身体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内力的流转不再感到疲倦,而是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云逸风微微一笑,他知道叶尘已经领悟到了一些东西。他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静静地站在叶尘的身旁,让叶尘独自去感受和领悟。
过了许久,叶尘缓缓睁开了双眼。
“叶尘,你已经领悟到了内功修炼的真谛。”云逸风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赞许,“修行之路,是心与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