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腔,和张三借靴相对称的丶丑角应功的滑稽小戏。内容是描写穷汉刘二清早就上当铺叩门,但当铺大门未开,他就站在门外,一边等待,一边表演着滑稽的身段和表情,一边唱着好几段弋阳腔来消磨时光。此剧原名为叩当,演出时俗称刘二当衣。后由胡忌先生从蒙古车王府曲本中找到了该剧的剧本,算是填补了戏曲史和剧目学上的一个小小空白。
这出戏,当时在宫内经常供奉演出,清代伶官传中有宫中演出这出戏和赏赉的记载。晚清以后,醇王府"全福班"遗人,组织的"荣庆社"也曾演过此剧。
这出戏想必是笑料百出,热闹得很所以风姐特点此剧,以讨好老祖宗。
2、本文填的是昆曲《春香闹学》。
昆曲《春香闹学》源于明代汤显祖《还魂记》(又名《牡丹亭》)传奇中的《闺塾》,参见清代钱德苍《缀白裘》12编本所收之《学堂》,因脱离原本作为散出独立演出,明清时期称作摘锦、散剧或集戏,即今之折子戏:杜府侍女春香为小姐杜丽娘伴读,南安府年逾花甲的儒学生员陈最良固执礼法,传经授典,枯燥无味。长久闭守学堂,小姐深感烦闷;春香仗恃小姐在侧,再三扰乱学规,弄得老学究非常尴尬。春香改由当家旦角降低身份、缩小年龄特别“客串”,稚气率真,娇憨可掬。此系梅兰芳所演昆曲戏之一,1920年曾由商务印书馆摄制为无声影片,李寿山饰陈最良,姚玉芙饰杜丽娘。国画大师张大千偕夫人徐雯波曾串演此剧,留下一则传诵至今的艺苑佳话。
戏画家龚思全抓住俏丫鬟人前乔装娇小姐这一反常举止,勾画春香端坐椅上,手摇团扇,侧目身边年迈的塾师,伺机顶嘴、嘲讽,闹出一连串笑话。陈最良原本杜宝的影子,春香就是小姐的替身,不满家爷严酷的封建家教,传达出小姐掩藏心底的青春气息,由此引出一折极富诗情画意的千古绝唱《游园惊梦》。杜丽娘与柳梦梅之间出生入死、死而复苏的梦中情、人鬼情与人间情,构成一部传演至今的昆曲经典。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6-04-12 第07版 )
――我想说的是,此段出自《牡丹亭》,呵呵,大家都懂的,是不是……
s:上周我瓶颈了,写得太生硬了,自己都看不过去,所以~~
其实本章还是有些生硬~~请见谅~不是很满意~但我觉得:瓶颈这东西不能太由着它,管它生不生硬,先写下去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