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有道没杀伍敬元。
因为伍敬元死在自已手里也能勉强叫做战死,是功臣。
但放他回去意义完全不同了,他会死,会死在临孝君手里。
而且会死的很惨很惨。
临孝君绝不会留他,也会用他的死来震慑其他人。
这样就会让事情变得很有趣,前有宋智孝,后有伍敬元。
他们都是临孝君派去祸乱季博常的,但他们的身份被发现后季博常没杀,反而将他们放了回来。
他们没死在敌人的手里,却死在自已效忠的大人手里 。
这在无形中就会出现一个心理暗示,去季博常那里卧底很危险,但这危险不是来自季博常,而是自已效忠的大佬。
这也会让东南负责情报暗杀的人心里出现一个疑问 ,是不是被发现后直接坦白交代 ,不再回东南才是正确的选择?
贪生本就是人之本性,效忠一个人不就是为了更好的活着嘛。
而随着伍敬元被斩掉四肢扔进水牢后,另一种诡异的心理出现了。
季博常不杀的是领头之人,但对
宋智孝没死被放回来了,但跟随他一起去东海的小喽啰全嘎。
伍敬元也没死,反而带着家眷一起跑回来的,但留梅县里大批跟随他之人死的是一个没剩。
这说明什么?
说明领头的活可以干,就算被发现了也死不了。
但喽啰这活不能干,季博常那厮专杀喽啰小人物,妈卖批....狗日的定远东海不能去。
要去也是作为领头的前去。
季有道说,他明白公子放伍敬元回去就是为了恶心临孝君。
但这所谓的恶心,绝不止是字面上的意思。
就如前世伟人优待俘虏的政策一样,你打我灭你,你投降我非但不杀,好吃好喝之后还给你回家路费。
就这你还打吗?
赶紧投降就完事个嘚儿的了。
同理,你来我地盘卧底 ,小喽啰全灭,二号人物抓住后各种大刑伺候,但领头的一号人物不打不骂放其安全离去。
这就会让小喽啰们的心里出现极度的不平衡。
凭鸡吧啥呀?
事成立功你最大,失败我们死的死受刑的受刑,你却连根毛都没掉就回去了。
咋滴呀,就可我们这些小咔拉咪使劲祸祸呗。
这些事他们之前一定没想过 ,阶级的差异让他们不会这么想也不敢这么想。
但现在会了。
因为季博常为他们“开了蒙”,让他们学会了“思考”。
会思考了思想就会变质,这才是真正的恶心人。
十一皇子相比在帝都的时候课业更重。
在御子监时皇子众多,他又是最小的那一个,更多的是跟在皇兄们身边混日子。
而现在不同,他随时都会登基称帝,学的东西自然更多了。
临孝君为他找来了众多夫子,闲暇时临孝君自已也会亲自教导十一皇子,教授其为君之道。
十一皇子很聪明也很谦虚,对夫子布置的课业都会一丝不苟的完成,这一点让皇后很是欣慰。
而他也会经常偷偷的溜出来去覃香斋找临覃覃,这样的事情瞒不过临孝君也瞒不过皇后。
但对于过了年方才十三岁的孩子来说,这样的事情也实属正常。
临覃覃的气质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脸上再无青涩和天真。
长发盘起更显干练,而身上也隐隐散发着冷艳之气。
“你怎么又偷跑出来了?”
临覃覃见到十一皇子的时候脸上出现一丝无奈。
“我这里可是下九流的商贾之地,若沾染了商贾之气对你可不是什么好事。”
十一皇子闻言极为阳光的一笑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