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是仙境,一般人是无法抵达的,明非和雪娇能够抵达,完全是因为那位天尊的协助,虽然不知道天尊究竟是哪位,但感激之情却是发自内心的。
雪娇的身体不适解决之后,明非终于可以专心治理国家,应对四面八方的军事威胁,来自北方的强邻晋国绝对是心腹之患。
晋国在明晋边境集结大军的塘报不断的向梨树城发来,明非召集文武大臣商讨对策,中书令内阁首丞李木、门下侍中太傅刘策、尚书令南竹、太尉践离等四位重臣参与其中。
践离道:
“晋国击败西洲联军兵势正盛,我军也是挟大胜之威,双方在士气上不分伯仲,战斗力也几乎在同一水平,最大的差距就是军队数量,我们全国只有12万,晋国大军却有将近40万,相差太悬殊了。”明非道:
“太尉所言极是,这也是朕所忧虑的。”李木道:
“而今之际,只能将防御重点放在北方边境,我国疆土广阔,人口众多,民心归附,国家日益壮大,兵力日益恢复,时间是在我们这边的,只要挺住三五年,胜利必将属于我们。”刘策道:
“我也赞成中书令大人的观点,我大明的疆土扩张实在太快了,新加入的领土一时间确实难以消化,目前的难点就在于如何顶得住晋国的进攻,毕竟这场大战是无法避免的,根据各路塘报所汇集的信息来看,晋国集结的兵力不下30万,我们最多也只能抽调9万兵力,悬殊太大,太过凶险了。”
一直没有说话的南竹道:
“或许没有这么糟糕,我这手中可是有20多万新军呢,现在就可以交给军事指挥司。”践离笑道:
“这也正是我想说的,这20万新军可以说是一天也没敢耽搁,天天都在加紧训练,如今的战斗力已然不弱,应该可以参战。”
听南竹和践离这么说,明非的脸上顿时愁云散尽,开心的说道:
“朕还以为这些新军不成气候,一直也没敢开口,你这尚书令当的很是称职,感觉就像凭空给朕带来20万大军,真是太好了。”南竹道:
“虽是如此,新军毕竟没有战斗经验,臣建议打乱现有军队编制,将新军与旧军混编,缺乏的将领可以从旧军军官中拔擢,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新军由于作战经验不足导致的大量损失。”明非又问践离和南竹道:
“朕也是这样想的,那二位大人,一个月之内能否完成20万新军和10万旧军在都城周围的集结和重新编制。”践离道:
“旧军的集结没问题,这也要看在都城的粮草是否充足。”
践离说完,明非便将目光移向南竹,示意询问尚书省能否解决粮草问题,只见南竹胸有成竹的说道:
“梨树城太仓的粮草充足,可支应30万大军半年的粮草供应,20万新军的集结也不是问题,这期间,微臣会指令户部从全国各地向都城调运粮草,即使打持久战也不成问题。”明非满意的点点头说道:
“如此甚好。”
明帝国的军事方面是尚书省的兵部主导建设,包括征兵和训练等,军事指挥司则负责指挥作战。
御前高级别会议基本确定了对晋国全面开战的方针之后,明非便带着大家前往军事指挥司,与高级别将领们商讨开战事宜。
经过一番商讨,最终决定由分进合击的战略改为集结重兵直捣中枢的战略,集结30万大军以攻代守向晋城方向晋军,意图在于一举拿下晋国都城,然后四面开花,在晋国士气低落的时候攻下其它晋国城池。
巧合的是,晋国方面也几乎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军队集结和部署,由花花君子亲自率领30万大军南下,明非也是御驾亲征,率领30万大军北上。
根据明非的判断,西洲联军刚被晋军击败,正憋了一肚子火,此时明军北上与晋军交战,也算是替他们出了一口气,西洲联军断然不会偷袭明国,即使要动手,也是会等到明晋双方两败俱伤的时候,否则,明军的30万大军随时都会回国驰援。
一切正如明非所料,西洲联军不但没有趁机侵袭明成边境,还将己方一侧的驻军后撤30里来表达诚意,甚至还输送了10万担粮草资助明军,并且派兵在晋梁边境袭扰晋军,以此策应明军。
但明非也不敢完全放松,一面回信感谢西洲联军,一面命人通知明成边境不要放松警惕。
经过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