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不见:“爷爷好,我们来向您打听一个人,您知道吴宝莉家在哪儿吗?”
老人听清了:“哦,那个女娃子啊,早嫁人了。”
九道他们一听,有戏。
“我们是来贫困资助的,过来先考察一下,老人家您坐下跟我们仔细说说他们家的事吧,我们这边也好评估。”叶湑。
老人一听是来资助的也笑了起来:“这是好事儿呀,来来来,你们进来说。”老人带着三人到自家院子里拿了几个小板凳坐下。
又朝屋里头喊:“老婆子,有客人来了,倒几碗水来。”
说起倒水叶湑也想起来了,他从车里把保温杯拿过来又从包包里掏出药递给九道:“给,该吃药了。”
“好哦。”九道乖乖吃药,拿东西拿的自然。
梦溪迎上去接老婆婆端出来的水:“家里没有被子,你们将就一下,别嫌弃啊。”老婆婆笑眯眯的说。
“不嫌弃不嫌弃,您也去歇着吧,我们自己来就行。”梦溪忙道。
老婆婆又进屋忙活自己的去了,等大家都坐下来老爷子才开口:“那女娃子家也是真的困难,两夫妻没地没工作,又生了三个娃,日子过的苦啊。”
老人喝了口水继续道:“女娃是家中老大,家里穷,从小就开始带弟弟,干农活,学习也挺好,要不是有九年义务教育,估计那对夫妻连学都不会让她去上。”
“从小就非打即骂,那两个男娃子也不是个好的,爹妈怎么对姐姐,他们就怎么欺负。”说着叹了口气。
“我记得,长的也挺好的,乖乖巧巧的,远远看过去怪让人心疼的,我们这村里仅剩的几户人家有时候看不过去也会偷偷的去接济一下她。”
“但 毕竟是别人家的家事,我们也不好掺和。”
老人又想了想,毕竟年纪大了,事情又是几年前的了,记不清了。
“爷爷不着急,您慢慢说。”九道轻声道。
老人点头:“后来有一天,突然就听说那女娃要嫁人了,男方家里还是个好的,要嫁到镇上去。”
“没过多久,接婚的人就真的来了,还开着车呐,看着可气派了,村里人都说啊宝莉真是嫁的好,有些还没出嫁的姑娘们都可羡慕了。”
“那您知道她是嫁给哪家人了吗?”梦溪问。
老人沉吟一会儿想了想才道:“好像,好像是姓朱?”他摆摆手:“嗨呀,人老了,记不清了。”
这时老婆婆从里屋出来,手上端着些蘑菇,应该是刚采的,准备拿出来晒晒,听到老爷爷的话忍不住开口:“什么姓朱的,叫你这记性,人家是朱大夫。”
“忘了去年你腿疼还是人家给你治好的呐。”女人都爱八卦这点与年龄无关,尤其是农村这种小地方没有什么娱乐设施,出点儿什么事儿她们之前传的最快了。
刚刚她在里屋门没关,外面的谈话声也是听了七七八八的。
老爷爷被一提醒顿时就想起来,笑道:“哦,对对对,是朱大夫。”
九道他们一听这名字挑眉,镇上的,朱大夫,巧了,他们昨晚还跟人家打过照面。
九道拿出手机给老白发消息:【白爷爷,盯着昨晚去买药的朱大夫一家,吴宝莉的丈夫是他儿子。】
老白:【好,我这边也有发现,等你们回来再说。】
九道回了个OK便收起手机。
老婆婆把蘑菇放到太阳底下拨开来晒一边跟他们说:“吴家那两口子根本就是在卖女儿!苦了那孩子根本就不是自愿的。”
这么一说九道他们来了兴趣,问道:“婆婆,您怎么知道她不是自愿的?”
老婆婆站起身来给他们指了指离他们房子不远处的方向,山里视野开阔,九道他们一下子就看到。
“那个两层新修小楼房就是吴宝莉她家,旁边挨着的土房子是他们的邻居。”
一个地方,大家关系都挺好的:“她说的,吴宝莉出嫁那段时间吴家总是传出拍打门板的声音,接着就是她爸的骂声。”
“那孩子出嫁的第二年这吴家的房子就修起来了,穷了一辈子的人,怎么可能突然有钱修房子,这不是卖女儿是什么。”
“那他们家现在可有人在?”九道问。
老婆婆摇头:“现在那两小子读高中了,两口子在县里做了些卖菜的小营生,每周末才回来一次看看家里的庄家啥的。”
“算算日子,明天应该就回来了。”
九道点头,几人谢过老人夫妇就动身离去了,该了解的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这一趟是收获满满。
等人走了老婆婆才反应过来:“欸,他们不是来资助的吗?怎么就走了?”满满的疑惑。
老爷爷则是同样不解开口:“你怎么知道的这么详细?我怎么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