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演!但此事背后的势力背景非同小可,凭借她一人的力量什么都做不到,不过她笃定若是帮助了那位裴公子,说不定还能为坊中众人博得一丝生机。
就算“头锦”这事是真的,她也一点也不在意,比起虚无缥缈的传言,她更想掌控住手里握着的东西。
——
从织锦坊中离开,去往县令府途中,杨雀华遇上了位“熟人”。
“雀华!”一位眼下有疤,身材分外高大的男子提着几块肉,叫住了她。
朝他点了点头,杨雀华喊了声“王大哥”。
“你嫂子又怀上了,我去我爹的铺子上取几块肉为她补补身子。”王老大笑得腼腆,随即取出稍小一些的一块肉递给杨雀华,“拿着吧!别嫌弃,也替我给梯玛道一声问候。”
“谢谢王大哥,但我不能要。”杨雀华急忙摆了摆手,说道:“我如今住在叶麻妈的织锦坊里,伙食住宿之类的都是免费的,这肉我收了有没处放,留着给嫂子补补身子吧。”
“哦哦,好的好的。”王老大点了点头,也不再劝。 /p>
两人道了别,便分头各自走了。
杨雀华转头看了看提着肉远走的王老大,心情复杂。
他家对自己,算是有恩。但这恩情,她早还完了。
那位王家嫂子听说比她大不了多少,这是她的第三胎了吧……她曾远远见过这位王家嫂子一面,竟瞧着像个三十多岁的妇人,时常皱着眉,心中的忧虑显在脸上,化作了眉眼间浓浓的愁绪。
辰山的女子大多如此,被娘家早早嫁出去,在婆家怀上起码三四胎才能消停。
唯独叶麻妈织锦坊中的织女能在出嫁前正经学学织锦,若是学成了便如燕幺妹那般自立门户立志终身不嫁,没有出师的也能凭借织锦给自己赚些银钱攒些身家,好嫁个家底殷实的好人家,在婆家也能挺直腰杆。
所以武陵很多有女儿的人家,就是花钱也要送自己的女儿来织锦坊中学艺。
杨雀华前世一颗心栓在彭翠微身上时,从未想过离开冲天楼,她只想在楼中与他相守一生。那时她想过,若是他不接受她,她便一辈子不嫁,这样他也不会让她离开。
今生重来,她更是没有婚嫁的打算。
边想着这些有的没的,杨雀华终于走到了县令府门口。
入了府中,一位名叫“凤菊”的婢女为杨雀华一面引路,一面笑着对她说道:“杨姑娘,裴公子今早外出办事了,您稍作休息,我去唤人递信。”
“无事,我等着就是。”杨雀华掏出包裹中的集子,从善如流地坐下看起了已记录好的纹样。
——
苗疆部族,附近的“百善楼”。
裴风正随着裴立言在这用着茶点。
忽然只听见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起,接着更急促的脚步朝着他们所在的厢房而来。
裴立言不动声色继续喝着茶,裴风抱着佩剑,朝门边走去边摇了摇头:“这傻小子,每次都这般冒冒失失的。”
裴松正要敲门,裴风却抢先开了门。
“阿兄!”裴松见过裴风,便径直走到裴立言身前躬身说道:“杨姑娘来了!她现下正在县令府里等着公子您呢!”
一听到“杨姑娘”三字,裴立言便立刻合上了茶盖,站起身。
追着裴立言的脚步,裴风转头瞧着乐哈哈的裴松皱起了眉,看向裴松他疑惑问道:“你小子傻乐什么?”
裴松不理裴风,他可是记得阿兄说过的,杨姑娘最好老老实实解完地图和情蛊,可别像以往的那些女子打些主意,要赖在他们公子身上,要不然真进了京城和裴府,她一个边城孤女可讨不了国公爷和夫人的好。
但这些日子相处下来,他总觉得这位杨姑娘不是那般攀龙附凤的人,而且她已与公子有了肌肤之亲,不嫁给公子,还能嫁给谁?
而且他总觉着他们公子,对这位杨姑娘非常上心,这世上若还有个叫公子这般放在心上的女子,就只有国公夫人了吧。
他裴松可是觉得这两人无比登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