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求仙也就没有害处了吧?
“……”
人在年幼时学习,并没有致君泽民这类特别的学问。
成年后行事,也没有致君泽民这类特别的心思。
《尚书·太甲》说:“如果有人说的话违背你的心意,一定要从道义的角度去探究。
如果有人说的话顺从你的心意,一定要从不符合道义的角度去审视。”
这是说,顺从自己心意的话未必就合乎道义。
就以近期的事来看,严嵩有哪一件事不顺从陛下呢?
他过去贪污盗窃,如今更发展到谋逆的地步。
梁材恪守官职、坚守正道,陛下却认为他是叛逆之人。
梁材历任官职都有声望,担任户部官职的人至今还对他推崇备至。
虽然近日严嵩被抄家治罪,百官有所警惕,不再通过行贿来谋求升迁,稍微自我洗刷了一下。
然而严嵩罢相之后的情况,也不过和他未任宰相之前一样罢了。
众臣愿意像顺从严嵩那样顺从,却不愿意像梁材那样坚守正道。
如今,严重的人一心贪求,不太严重的人混日子,那些被人称赞的人,也是在朝廷与山林之间摇摆不定,内心热衷于功名利禄,糊里糊涂、模棱两可,只是敷衍地例行公事。
能够廉洁自律、推究事物原理,担当天下重任,让国家长治久安最终必定要依靠的人,还没有见到。
难道不是因为他们的心有所牵绊,不能做到纯粹清白才导致这样的吗?
陛下希望众臣只听自己的,不要违背,却又要求他们效忠,托付给他们辅佐、听命的职责。
同时又希望他们顺从自己修道求仙、大兴土木的错误做法,这就好比四肢和耳目不是为心腹服务,而是自行其是,充当看、听和行动的角色。
如果有像张仪、公孙衍那样的臣子,却想成就“得志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的功业,这是没有道理的。
诸天万朝:“……”
好好好,这么敢说是吧。
李斯等众名臣:这家伙真不怕脑袋被砍啊。
二凤表示,这画风像极了某人……
魏征: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