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尔东赞行礼:“藏良娣放心,恰在今日,赞普已经差人送信,大唐并没有在交易上压价或为难我等,一切都是按照如今粮储司收粮的价格走的。”
萨玛嘎这才安心了几分。
噶尔东赞左右看了看,随后又小声询问。
“藏良娣,赞普还想问......您如今还没有怀上大唐太子殿下的子嗣吗?”
萨玛嘎气馁的摇摇头。
如今李承乾的后宫之中,除却已经诞下一对子女的太子妃乾英英外,唯一一个如今怀有身孕的,便是那刑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之女,和她同为良娣的李雪雁了。
噶尔东赞斟酌了一下,最终还是压低声音:“赞姆,赞普那边希望您能够尽快和大唐太子诞下子嗣,如今遮娄其王国国王来唐,说不定会影响我吐蕃吞并戒日的计划。”
萨玛嘎颔首。
随着船队越是靠近大唐京畿道地区,尤其是在进入到洛阳辐射范围开始,那种由内而外的繁盛气息,就已经是个人都能够清晰感受到了。
阶级的表现是明显的,彼此之间的差距也依旧清晰存在。
但,大唐寻常百姓的生活落入补罗稽舍二世等人的眼中,却已经能够清晰的反映出,大唐这个国家如今国力的下限,对于他们遮娄其王国来讲,都是何其的高?
遮娄其王国气候很适宜植被和作物的生长,也正是因此。
遮娄其王国并不会出现粮食短缺之类的情况,但即便是如此,穷人依旧要忍受饥饿以及来自上层的压迫。
然而在大唐.......
百姓们虽然不像是他们在广州府见到的那些官员权贵们,穿戴绫罗绸缎,锦衣玉食,但也是一个个精神饱满,与人交谈,拱手行礼之时的那种气度。
比起他们遮娄其王国的贵族还要更像是贵族。
贞观五年除了太石铁路之外,要说完工的浩大工程之一。
从洛阳通往长安的通济渠,也算是一个。
在原本的基础上经过多次改进和拓宽的通济渠,俨然已经让洛阳去长安的水路运输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户部尚书封德彝,早早的在汉王他们所在的船队,还未抵达洛阳的时候,就已经等候在了这里。
并且让洛阳几大官仓都提前将入库的粮食,全部转运到了其他周边的州县各仓。
一副等待迎客的模样。
“臣封德彝,参见汉王殿下,汉王殿下您在洛阳稍作歇息,老夫很快便让人将粮食卸下。”
封德彝。
皇家粮储司、户部农事司、新政商务司.......
另外《大唐新报》《大唐日报》《大唐民报》等等好几家订阅量极大的大唐报纸,纷纷头版头条刊印文章。
《贞观六年我大唐人口有望迎来超过1700万新生儿!》
《圣太子教旨:粮价皇家作保此为勘定国策!不容有变!》
《鼓励农业向更高产,更多元,更格物的方向发展!大唐南方农业大学预计今年章,如同一颗颗定心丸般,从天而降,让刚刚不过是升起些许忧虑的百姓们,顿时心思安定了下来。
而背地里还想着搞些小动作的老鼠们,也是纷纷不得不偃旗息鼓。
贞观六年七月二十,长安户部突然在各大报纸刊登内容。
《为保证我大唐粮食市场健康发展,稳定粮价,自即日起大唐中止对林邑进口粮食的贸易入境审批》
.......
岭南道,广州府。
楚王府舰队统领杜凌满脸狞笑,看着准备完毕的舰队,手中长刀一指。
“扬帆!向林邑出发!”